2013年,俄罗斯的“列瓦达中心”发起了一项名为《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调查》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经过全国范围的投票,勃列日涅夫以56%的支持率荣登“最受现代俄罗斯欢迎的前苏联领导人”的宝座,超越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前任领导人,吸引了广泛关注。
勃列日涅夫的“勋章情结”早已为人熟知。在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共荣获至少114枚勋章,而其中大多数勋章是他亲自颁发给自己的。勃列日涅夫不仅喜欢自己佩戴勋章,还乐于将勋章颁发给他人。尤其在晚年时,他有了一个特别的嗜好,那就是观看电视和电影。一旦他看中了某个演员,便会邀请对方来到自己家中,并给对方授予各种名目繁多的勋章。如果勃列日涅夫在天之灵,得知自己去世后依然能继续获得如此荣耀,他必定会感到欣慰。
勃列日涅夫为何能够成为“最受现代俄罗斯欢迎的前苏联领导人”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领导下,苏联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巅峰时期。军事上,苏联的武力与美国平分秋色,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数量甚至超越了美国。科技领域,苏联的宇宙飞船早已能够登陆月球和火星,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外交上,勃列日涅夫推行了“有限主权论”,宣称如果华沙条约成员国受到威胁,苏联有权进行军事干预。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苏联不仅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军事干预,还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展开剩余79%当时,苏联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和南亚等地区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南、古巴、阿富汗等地的军事基地更是彰显了苏联在海外的扩张实力。这种前所未有的海外布局在苏联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经济上,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民经济年均增速长期保持在两位数,尤其是1966至1970年期间,年均增长率高达惊人的21%,即使是进入70年代后,增速依然维持在9%左右。到那个时候,苏联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与赫鲁晓夫时期相比,苏联人的工资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工人的平均工资是96卢布,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一数字提升至170卢布。许多人在这一时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汽车和家用电器,国民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事实上,俄罗斯人并非单纯地怀念勃列日涅夫,而是怀念那个强盛的苏联时代,怀念那个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大展拳脚、拥有话语权的强大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急剧下滑,社会分化迅速,贫富差距明显。后苏联时代的落寞感,让俄罗斯人更加怀念和追忆勃列日涅夫的领导时期。
勃列日涅夫的个性鲜明,虽然不像斯大林那样冷酷无情,也不像赫鲁晓夫那样急躁冲动,他更像是两者个性的平衡点。根据勃列日涅夫的翻译回忆,勃列日涅夫下班后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开车和打猎。作为战斗民族的领袖,勃列日涅夫在打猎时展现出非凡的枪法,他曾亲眼目睹勃列日涅夫以一枪打中了100米外野猪的心脏。
此外,勃列日涅夫还钟情于开车,尤其喜欢飙车。1973年,当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给他一辆“林肯”轿车,勃列日涅夫非常高兴,随后便在狭窄的道路上尽情飙车,令坐在后排的尼克松吓得冷汗直流,恐怕这是苏联人第一次让美国总统感到如此恐惧。
与赫鲁晓夫一样,勃列日涅夫并未接受过精英教育,尽管如此,他的领导风格却更加温和和圆滑。他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常常会用“我们研究一下”或者“我们再考虑一下”来应付。勃列日涅夫的不善言辞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有时无法脱离秘书准备好的稿件进行讲话。1982年,他在阿塞拜疆的一次讲话中,就因为错拿了讲稿,长时间未能意识到,台下听众感到非常困惑,最终是他的秘书及时换了讲稿,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为了掩饰自己在言辞上的笨拙,勃列日涅夫发扬了“亲吻外交”,即通过亲吻来与其他国家的政要建立关系。虽然这种行为在外交圈内并不被接受,但由于勃列日涅夫不太英俊,许多外国政要都被“强吻”过,这让人很不舒服。对苏联高级领导人来说,这种外交礼仪更是日常。他们不得不上行下效,模仿勃列日涅夫的方式,导致一些人对此感到厌恶,甚至深恶痛绝。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废除这种尴尬的外交礼仪。
然而,尽管这项礼仪令人不悦,它或许也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某些真性情的一面。在俄罗斯民众中,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做法,但大多数人似乎并不对此感到反感。
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评价,俄罗斯社会的看法并不一致。普遍观点认为,尽管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国力达到了顶峰,但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停滞和衰退危机。与中国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类似,勃列日涅夫的表面光鲜,实际上却在不断滑向衰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贪污腐败风气蔓延至全境,比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代更加严重。很多高级官员之间勾结成团,滥用职权,而即便被揭发,也很少受到惩罚。
勃列日涅夫自己也深陷其中,对于各种贵重礼品从不加以拒绝,甚至照单全收。苏联的官僚体系在他的示范下陷入混乱,国家管理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衰退之路。
在个人生活方面,勃列日涅夫也有不少争议。为了加强个人的权威,他请人代笔写了三本回忆录:《小地》《复兴》和《荒地》,并获得了苏联的列宁文学奖。这些回忆录当年在苏联非常畅销,甚至被列入教科书。然而,1987年,苏联官方承认这些作品质量低劣,决定将其下架。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虽然表面上繁荣强盛,但实际上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虽然苏联拥有全球最大的耕地面积,但却常年粮食短缺,依赖进口;他们的飞船能够深空探测,汽车却频频出现故障,连电视机也常常爆炸。苏联百姓常笑称:“我们应该把生产的电视送给美国人。”
尽管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拥有1300多枚洲际导弹,和美国在军事上不分伯仲,但勃列日涅夫却发起了毫无战略意义的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国力,还成为了苏联衰退的标志之一。
俄罗斯人对勃列日涅夫的感情确实复杂,既有怀念,也有批评,这种复杂的情感也反映
发布于:天津市个人股票配资,加杠杆炒股票,中国配资网排行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